A. 1安全帽防護要求
A. 1. 1佩戴的安全帽應符合GB 2811—2016第4章要求。
A.1.2佩戴安全帽前應檢查:
a)安全帽是否超過使用期限;
b)帽頂、帽襯是否有破損和裂痕;
c)下顏帶是否完好。
A.1.3佩戴安全帽時應:
a)戴正,不斜戴、歪戴;
b)調節好后箍,系緊下顏帶,防止晃動和脫落;
c)將長發放進帽襯內。
A.2安全帶防護要求
A.2. 1穿戴的安全帶應符合GB 6095—2009第5章要求。
A.2.2穿戴前先檢查安全帶有無雙保險、有無破損現象、有無實驗合格標簽及標簽是否在有效期內。
A.2.3使用安全帶時:
a)安全帶應掛在結實牢固的構件上,不應系掛在移動物體上;
b)應采用高掛低用方式;
c)在高處危險場所作業需要轉位時,不應解除安全帶保護。
A.3衣服和鞋子等要求
A.3. 1宜穿長衣、長褲,穿戴整齊,系好衣扣或拉鏈,不應穿背心、短褲、裙子等進入現場。
A.3.2在有車輛穿過的場所檢測作業時應穿反光背心。
A.3.3應穿帶蓋、帶幫、防滑的絕緣鞋,不應穿拖鞋、涼鞋、高跟鞋、釘鞋等進入現場,在新建施工場所 時應穿防砸、防刺穿的絕緣鞋。
A.3.4進入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時應一直穿防靜電服、絕緣鞋,佩戴防靜電帽、防靜電手套。
A.3.5現場噪聲太大影響檢測作業安全或檢測人員難以忍受時,應佩戴防護耳塞或耳罩、防噪聲帽或 采取隔離措施。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安全標志
B. 1安全標志分類
安全標志分禁止標志、警告標志、指令標志和提示標志四大類型o
B.2 禁止標志
禁止標志的基本形式是帶斜杠的圓邊框。防雷裝置檢測場所可見的禁止標志見圖B.1o
B. 3警告標志
警告標志的基本型式是正三角形邊框。防雷裝置檢測場所可見的警告標志見圖B.2。
圏B 2警告標志
B.4指令標志
指令標志的基本形式是圓形邊框。防雷裝置檢測場所可見的指令標志見圖B.3。
B.5提示標志
提示標志的基本形式是方形邊框。防雷裝置檢測場所可見的提示標志見圖B.4。
圖B. 4 提示標志
附錄C
(規范性附錄)
布放檢測用線和布設接地極安全要求
C. 1檢測用線放線和收線安全要求
C.1.1放線前,確定檢測用線的布放路徑應符合下列要求:
a)觀察周邊環境,遠離所有架空布設的高、低壓電力線纜以及不明線纜(充分考慮當時的風向、風 力等因素);
b)附近有電視臺、廣播發射臺、微波站等大功率發射裝置時,使用屏蔽線作為檢測用線,或者選擇 在被檢測的建筑物內布線;
c)檢測用線的布放路徑在屋面或者地面檢測人員的視野范圍內,避開車輛、行人的通道、岀入口。 C.1.2到達建(構)筑物屋面后,應按下列要求進行:
a)觀察屋面裝置、設備,接著再次觀察建(構)筑物的周邊環境;
b)按照C. 1. 1確定檢測用線的布放路徑;
c)通知地面或者下層工作人員,確認無危險后方可布放;
d)如果有下層平臺或裙樓,到下層或裙樓查明情況,確定布線路徑。
C.1.3布放檢測用線過程中,應按下列要求進行:
a)在確保安全情況下,靠近屋頂外沿,使檢測用線沿建筑物外墻緩慢下放,并沿外墻布設,不拋放 或凌空斜拉,也不在檢測用線的末端系重物;
b)布放檢測用線時分段操作,注意觀察,協調指揮,發現危險情況立即叫停;
c)檢測用線到達地面或者下層后,地面或者下層檢測人員及時接應,及時叫停;
d)布設完成后檢測用線垂直段的上下兩端固定;
e)檢測用線水平段緊貼地面或建筑物屋面,可能影響行人過往時,預先設置警告標志。
C. 1.4收檢測用線時,地面或者下層檢測人員應注意觀察,緩慢收線,發現危險情況時立即停止作業。 C. 1.5放線和收線時不應強力拖拽檢測用線。
C.2布設電壓極、電流極安全要求
C.2. 1布設電壓極、電流極前,應按下列要求進行:
a)向受檢單位了解受檢測對象周圍電力、通信、燃氣等線纜或管道的分布情況;
b)詳細勘察作業區域及周邊環境;
c)注意各種警示標志,確認電壓極、電流極位置對應的地下無電力、通信、燃氣等線纜或管道。
C.2.2在地面觀察受檢對象特征,最終確定布設電壓極、電流極的位置。,
C.2.3打入電壓極、電流極遇有不明障礙物時應停止作業,另選合適位置。
C.2.4布設電壓極、電流極時應防范惡犬、猛貓、野蜂(蜂窩)、毒蛇、毒蟻等可能造成人身傷害的動物 襲擊。
C.3大型接地裝置特性參數測量安全要求
C.3. 1測量大型接地裝置特性參數進行布線時應按下列要求進行:
10
a)檢測用線盡可能遠離居民區、工廠、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區域;
b)當檢測用線需要穿過道路時,采取合理的防碾壓措施;
c)安排專門人員在道路過線處值守。
C. 3. 2檢測用線通電操作期間安全應按下列要求進行:
a)電流極、電壓極檢測用線安排專人值守,設置安全警示牌;
b)實時注意檢測用線的物理狀態,當發生冒煙、電火花時,立即通知相關人員采取斷電措施。 C.3.3電流極、電壓極位置安全應符合下列要求:
a)安排專門人員值守或巡查;
b)設置安全警示牌,看護人員在通電操作間不得靠近電流極、電壓極3 m范圍內;
c)阻止其他人員靠近該區域。
C.3.4電流極、電壓極值守人員應在接到明確斷電指令后,方可進行拆卸操作。
附錄D
(規范性附錄)
高溫作業安全要求
D. 1 一般要求
在夏季高溫天氣下開展防雷裝置檢測戶外作業,或檢測地點所在區域有生產性熱源時,應注意高溫 作業的安全防護。
D.2高溫作業外出前安全準備要求
要求如下:
a)生理不適的員工不得安排或強行要求外岀檢測;
b)做好外岀檢測工作量的預算;
c)當預計戶外高溫環境下工作時間超過45 min時,對檢測工作進行分期或優化處理;
d)外岀檢測岀發前應攜帶藿香正氣水、清涼油、飲用水等防中暑與救治用品。
D.3高溫天氣下作業安全要求
要求如下:
a)檢測儀器儀表應避免在陽光下長時間直曬,放在背陰處;
b)攀爬太陽直曬的金屬爬梯時,戴手套。
D.4高溫作業發生中暑現象解暑方法
方法如下:
a)迅速把患者移到陰涼、通風處,坐下或是躺下,寬松衣服,安靜休息;
b)迅速降低患者體溫,可用冷祝用身,在前額、腋下和大腿根處用浸了冷水的毛巾或海綿冷敷;
c)給患者飲用加糖的淡鹽水或是清涼飲料,補充因大量岀汗而失去的鹽和水分;
d)患者病情嚴重時要注意其呼吸、脈搏,并盡快呼叫急救車送醫院救治。
附錄E
(資料性附錄)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作業應急處置預案范本
XX單位雷電防護裝置檢測應急處置預案
1編制目的
為了協調、有序和高效地開展雷電防護裝置檢測作業安全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防止或最大限度 減少作業安全事故造成的損失,保障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以及社會穩定,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本 預案。
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等法律法規。
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檢測機構作業安全管理和事故應急處置工作。
4機構與職責
成立應急保障機構,其工作職責如下:
——負責向當地人民政府應急管理機構、氣象主管機構等報告檢測作業事故應急處理工作情況;
——負責組織開展檢測作業人員安全培訓;
負責檢測作業事故預案的編制和演練;
——負責檢測作業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
負責協助檢測作業事故的調查和鑒定工作;
負責組織檢測作業事故的善后工作。
5安全培訓
應對檢測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主要內容如下:
——有關作業的安全規章制度;
——作業現場和作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詞及 嶂撃的具體安全措施;
——作業過程中所用的個體防護器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w;
——事故的預防、避險、逃生、自救、互救等知識;
——相關作業事故案例和經驗、教訓等。
6應急處置
6. 1事故報告
檢測作業事故發生后,應根據事故不同情況向當地人民政府應急管理機構、氣象主管機構等 報告。
6. 2 應急響應
當檢測作業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或發現人應立即報本單位應急保障機構,緊急情況下應報警。應 根據下列情況采取不同的應急措施:
——當發生摔傷、砸傷、扎傷、擦傷、動物傷害時應立即開展急救(自救或互救),并視情況送醫院 救治;
—— 當發生骨折、電擊、中毒、突發疾病等時除現場急救外,應及時送往醫院救治;
—— 當發生重大人員傷亡、火災、爆炸時,除及時開展人員搶救外,應當保護現場并迅速組織搶救 人員和財產;
——當岀現意外情況導致受檢單位設備故障或現場工作中斷時,應立即停止檢測作業并查找事 故原因。
6.3應急保障
確保檢測作業事故處置的應急人員、車輛、救治物品和設備等,并確保應急人員通信暢通。
6.4調查鑒定
應急保障機構積極配合當地人民政府應急管理、氣象主管機構等部門對重大檢測作業事故起因、 性質、影響等問題進行調查、鑒定和評估。
7應急事件總結
應急響應工作結束后,應急指揮保障機構應及時對檢測作業事故處置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分析經 驗教訓,查找問題,提岀解決問題的措施和建議,不斷提高應急工作水平和作業安全水平。
8預案管理
本預案由應急保障機構負責管理和組織實施,視情況變化及時修訂完善。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附錄F
(規范性附錄)
高處危險場所使用梯子作業安全要求
F. 1使用梯子的一般要求
F. 1. 1應使用現狀完好的梯子,使用前應重點檢查梯子是否腐朽、松弛、斷裂、彎曲變形或防滑墊脫 落等。
F.1.2梯子的選擇與支撐物應符合下列要求:
a)根據預定使用中的最大工作載荷,選擇適當額定載荷的梯子,確保梯子在使用中不會過載;
b)梯子支撐物堅固、可靠,不放置在不穩定基礎上獲得附加高度。
F.1.3在有架空電線和其他障礙物的地方,舉梯移動時應注意安全,金屬梯不應在可能與電線接觸的 場所使用。
F.1.4使用梯子時應至少兩人同時作業,梯子上方只允許一人作業,另一人在下方進行監護和協助。
F.1.5上下梯子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a)面向梯子,始終保持與梯子三點接觸(雙手和雙腳四點中的三點)狀態;
b)不從一部梯子攀到另一部梯子,也不從晃動平面攀登梯子。
F.1.6在梯子上作業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a)身子直立,不探身使重心偏移,沒有推、拉梯子的動作;
b)不用腿腳移動梯子;
c)不一腳踩梯,另一腳踩在其他物件上面;
d)潮濕天氣有防手腳打滑措施。
F.2對不同類型梯子的要求
F.2. 1使用立梯作業前:
a)應檢查梯子是否牢固、梯腳底部是否堅實,不墊高使用;
b)應采取加包扎、釘膠嵌錨聲或夾牢等防滑措施,踏板(踏棍)無缺失;
c)立梯與水平面應傾斜75。架設。
注:將梯子架設為75。傾角方法是使梯子底部到墻或頂部支撐面的水平距離等于梯子有效工作長度的1/4(即1/4長 度規則)。
F.2.2使用折疊梯檢測作業時:
a)絞鏈應牢固,應有整體的金屬撐桿或可靠的鎖定裝置;.
b)宜有專人扶梯,梯上有人時不應移動梯子;
c)折疊梯不應作為單梯(直梯)使用或在合攏狀態下使用;
d)雙面折疊梯張開到工作位置時,兩梯段與水平面的傾角均不應大于77L
F.2.3使用固定式直爬梯攀登作業前要檢查梯子特別是踏板(踏棍)是否牢固,檢查埋設與焊接是否 牢固。
參考文獻
GB 2890—2009 呼吸防護 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
GB/T 2893. 1—2013安全色和安全標志 第1部分:安全標志和安全標記的設計原則
GB 4053. 1—2009固定式鋼梯及平臺安全要求
GB 7059—2007便攜式木梯安全要求
GB 12142—2007便攜式金屬梯安全要求
GB/T21431—2015
GB/T 32937—2016
GB/T 32938—2016
GB/T 34312—2017
GB 50174—2017數據中心設計規范
JGJ 80—2016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程
QX/T 317—2016防雷裝置檢測質量考核通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Z],2018年12月29日發布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 管理總局令第30號[Z],2010年5月24日發布
[5]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衛生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防暑降溫措施管理 辦法:安監總廳安健〔012〕9號[Z],2012年6月29日發布
[16]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關于公眾對講機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信部無C2001D869號 [Z],2001年10月23日發布